3)第230章 种质资源库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质圃、大棚等。

  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

  从2003年开始建设,历经两年,去年才投入使用,在整个西北地区也算是排行前列的种质资源库。

  而且这是由企业建设的,不是国家投资的公益性质的。

  郭阳见到毕强时,其穿着白大褂在保藏库外等着。

  毕强笑着问道:“要哪些种子,目前的种类很多,粮食类、草类、果树类、特种植物类。”

  郭阳想了想,“筛选、鉴定好的种子我都要10粒。”

  在种质资源库的冷库里,一份份种子安静的放在玻璃罐子里,处于休眠中。

  理论上,能保存上千年之久。

  种子的灭绝不是指物理上的消失,而是其失去了进化的能力,也就是种子丧失多样性的后果。

  也因此,种质资源库也被称为生命之舟,防止种子因天灾和种质退化而灭绝。

  改良现有作物品种,甚至可能突破物种限制及种间杂交瓶颈,创造出新的性状或农作物新品种……

  甚至科学家们畅想,这些种子未来也许还能上太空,在一个适宜的星球,重新开创一个新世界。

  其实郭阳这次主要是培育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但种子商店又能物种限制及种间杂交瓶颈。

  所以,每一个优质基因他都需要有记录。

  目前,毕强带领的育种研发团队也在做这一项工作,只是肯定没有他快。

  …

  在天禾的种子资源库里,有前期为了充库存从各大院校引种的种子,也有后续毕强和采集队收集到的种子。

  采集到的种子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入库。

  在种子清理室,郭阳看到科研人员把种子倒入分离机,饱满的种子落下来,空瘪的种子被吹到另一边。

  同时还会随机进行X光拍照,种子是空瘪还是饱满,一目了然。

  分拣留下的健康种子继续清理、质检、计数等。

  随后又是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入库进行保存。

  毕强找来两件军大衣。

  自己套上一件,给了郭阳一件。

  打开冷库门,寒气扑面而来。

  架子上整齐的摆放着玻璃瓶,瓶子上的条码,标明种子入库位置和种质信息。

  毕强回头看向郭阳,嘴里吐出白色气雾。

  “一般每种植物需要采集保存10000粒种子,最少2也要500粒。”

  “这些是入库了的种子,被分成两份,分别存放在备份库和活动库中,前者永久保存,后者做萌发试验。”

  “还有些筛选鉴定好的在另一个常温房间,还没入库。”

  毕强一边小心的取种子,一边向郭阳介绍着情况。

  “以后不要花大价钱买种子了。”

  “此前你从院校引进的种子,很多都是重复的。”

  “1000来份种质资源,通过查重、比对,只有175份能临时保存。”

  郭阳愣住了。

  怪不得当时各大院校拼命的给天禾塞种子呢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