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0章 不走商纣王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帝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常歌,亲军都尉府派员缉拿偏远省份的罪官,进展如何?”

  常歌答道:“山东、北平、陕西、川蜀等地的办案钦差已在押送罪官回京的路上。微臣估算再有两个月就能将所有涉及空印案的罪官全部押回应天。”

  常歌话音刚落,只听得皇宫外响起了“咚咚咚”急促的鼓声。

  洪武帝吩咐云奇:“你去外面看看出什么事了?”

  云奇领命而去,随后他回到谨身殿:“回禀圣上,有个叫郑士利的浙江举人敲响了登闻鼓,说是要给圣上递劝谏书。”

  洪武帝道:“将他的劝谏书递上来,朕要看。”

  常歌心中暗道:好你个郑士利,可算要上书了!你晚上书一天,午门外就要多死几十名官员。

  胡惟庸则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郑士利因何上书。

  詹同一听“郑士利”的名字有些耳熟。猛然间他想起是那个在吏部大堂上为兄长鸣冤的举人。他还以为郑士利找了常歌后,常歌没放人,这才敲登闻鼓告御状呢。

  不多时云奇拿着郑士利写的劝谏书回到了谨身殿。

  洪武帝仔细的看了劝谏书,边看边低声说道:“好文章!好文章!”

  常歌心头一动:看来这个郑士利是有大才学的。真的劝动了圣上。

  洪武帝看完劝谏书,命令云奇:“把这封谏书给胡丞相、詹尚书和常歌传阅。”

  三人看完,洪武帝问:“你们认为这劝谏书写的如何?”

  当朝右丞相、吏部尚书、仪鸾司大使都是滑头里挑出的滑头。他们在洪武帝完全表态之前根本没打算说出自己对这封劝谏信的看法。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开口,谁也不说话。

  洪武帝怒道:“怎么都成了哑巴?朕告诉你们,文章是好文章,却不足取!这个郑士利虽然文采斐然,却始终只是个小小的举人,见识有限。他在文章中说,停止追查空印案是为了天下太平。他哪里知道,严令追查空印案,借空印案整肃吏治才能真正的让天下太平!”

  洪武帝已经表态,胡惟庸连忙附和:“圣上所言极是。小小一个举人,哪里知晓圣虑之深远?举人妄议国政,臣以为应将其斩首!”

  常歌、詹同依旧沉默不言。

  洪武帝问:“常歌,这个郑士利是否受人指使上得这道劝谏信?是否有后台?去查。”

  常歌拱手:“微臣遵旨。”

  洪武帝话锋一转,说了一句与劝谏信无关的话:“杨思义是不是还关在诏狱之中?他身为户部正堂,虽有失察之责,但罪不至死。且他这些年替朕打理户部,颇有功劳。就降他三级,将他贬到陕西做参政吧。”

  这看似是对杨思义的惩罚,其实是对杨思义的赦免。

  殿下的三人愈加猜测不透洪武帝的心思:圣上先否定了郑士利的劝谏书,表示要将空印案追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